書 名:龔士榮神父訪問紀錄
訪 問:郡台新
紀 錄:林宜欣
出版者:輔仁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0年10月
訂 價:200元整
明朝末葉,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一方面於傳教之外,兼負傳布西方世界的曆法、地理、數理之學;一方面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融合儒家的學術,向西方世界傳播中國的文化。當時中國高層的知識份子,也是政府的官員,許多接受西方新的學問,同時也多有入教成為早期的教徒。
一直到清朝康熙皇帝,耶穌會教士與皇帝仍維持友好關係。康熙末年,耶穌會教士允許中國「祭祖拜孔」的行為,為教皇下諭禁止,以致康熙五十九年下詔禁教,而後的皇帝也隨之禁教。這是教會與中國文化發生「禮儀」之爭,當時的中國仍然是在傳統觀念之下,視外邦為戎狄蠻夷,才會堅持立國根本的儒學與孝道,反對排斥「祭祖拜孔」的教會。
鴉片戰爭之後,各國傳教士藉著他們政府的保護,在中國各地建教堂、設學校、立醫院來傳播教義。這些傳教士除了原來羅馬教廷領導而被稱為天主教的教士之外;也包括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徒,他們習慣被稱為基督教。此時,傳教士在中國獲得政治勢力的支持,已經沒有所謂禁教的問題;但是在清朝末年與民國初年,仍舊難免受到中國民族主義與傳統文化的衝擊,而有知識份子反宗教的活動。
不可諱言地,教會在清末民初引導中國逐漸走向現代化,確實功不可沒。教會創辦各種學校,尤其是高等學府,培養出許多外交、法律、技術專業等人才,促使中國接受西方文化。同時教會的學校也在潮流的引導下,走向本土化。
輔仁大學是由教廷直接領導而設立的中國第一個天主教大學,(時耶穌會在上海設有震旦大學,而天津設有天津工商學院,但非由教廷所辦)不但肩負培養中國優秀教會神職人員的任務,而且具有發揚學術的目標。因此,天主教與輔仁大學的關係,以及教會與中國傳統的調適,可作為教會與現代中國,雙方發展的一個指標。其中有許多擔任教職的神職人員,不論外籍或中國人,他們正好是最佳的代表,可以反應出這個時代的特色。
龔士榮神父出生於一九一二年,也就是民國元年。他成長的地方是法國教士傳教的江蘇地區,幼年即受母教信仰天主教,熟悉教義而能背誦重要經文。弱冠之時,他即有獻身教會擔任神職以傳道救靈的志向,在本縣小學畢業後去上海進入教會興辦的徐匯公學,畢業之後再進入修道院研讀哲學、神學,畢業後,成為司鐸。時北平輔仁大學早已成立,為在中國的天主教領導階層,培養中國籍的年青神職人員,附設了司鐸書院,選拔了一批優秀者,進入該院,以後再轉輔仁大學就讀。龔士榮神父因此而至輔仁大學司鐸書院就讀,再進歷史系學習。
龔士榮神父除了傳道工作之外,對於教育工作似乎著力更深。他曾任原道中學校長職務,來台之後,又於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法文及拉丁文,接著協助于斌樞機主教,擔任輔仁大學在台復校初期的校長主任秘書。期間曾到台中靜宜英專
(現在的靜宜大學) 擔任校長。另外,龔神父在輔仁大學文學院一直講授「人生哲學」的課程,引導學生有光明的方向,以及具有善良的心。
這次訪問龔神父的目的,在於借重他的經驗與觀念,主要是回顧天主教輔仁大學的發展與意義。更深一層的意義,則為中國籍神職人員,在民國以來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洪流之中,他們的思考與感覺。
在訪談之前,先就議題的方向與龔神父商談,使他瞭解問題的用意,而有所準備。然後從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開始至八十八年四月底,每個月至龔神父的宿舍,以問答的方式進行訪談,並由林宜欣擔任記錄與整理的工作。凡是記錄之中有字義不明白與存疑之處,就請教於龔神父而予改正;有時遇到問題的答覆未能充分明瞭,也再請神父解說。這項改正與補充的工作,並不限定時日,而是有問題即行請益,一直進行至八十八年底才告完成。
感謝神父耐心的回答問題,使訪問的過程如沐春風,感覺溫暖而和煦。對於神父談吐有序,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在敘述之中表露對真理的固執,以及對教育的熱愛,深感佩服。尤其在談信仰與人生的道理,讓人深受啓發。
由於龔士榮神父孑然一身來台,未攜帶文件資料,因此,在參考各種書籍之後,作了一篇前言,當作背景敘述。若是書中敘述與龔士榮神父的親身經歷有不同之處,則以龔士榮神父所敘述的第一手史料為依歸。前言之後,是訪談記錄,內容包括龔神父的求學歷程與宗教信仰。最後的附錄(一)〈于公野聲樞機對中國天主教的貢獻〉與附錄(二)〈另一個寡婦─先母自述〉皆為龔神父所撰寫,藉此兩篇附錄中對龔神父最具影響的人的事蹟,可以幫助瞭解龔神父的觀念,以及民國以來天主教在中國傳佈的情形。
在北平輔仁大學的原始資料,或留在大陸,或保存於協助設校的修會所在國,未曾修撰成完整的校史;而在台復校轉瞬已經三十九年,許多復校初期的掌故與規矩,逐漸消逝在一代接一代輔仁學子的記憶中。在這種情形下,這次口述歷史的重點,是放在輔仁大學相關事務上。
這次由輔仁大學中西文化中心給予協助的口述歷史工作,還包括歷史系教授張淑勤訪問李振英神父 (曾任輔仁大學校長),哲學系李匡郎教授訪問羅光總主教
(曾任輔仁大學校長)。希望這項工作以後有更多的學者投入,範圍能夠擴大,廣及輔仁大學的本國籍與外國籍神父,以及非神職人員。經由越多訪問記錄,越能留下有意義的一手史料,保留輔仁大學的珍貴校史,呈現天主教在輔仁大學的意義。
訪問龔神父的計劃經由輔仁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中心獎助研究,校史室吳瑞珠主任的多方協助,出版社李匡郎主任的支持出版,林宜欣辛苦的記錄整理,都是這件工作順利展開的因素,在此特別致謝。
~邵台新 謹記 2000年10月
序 言
前 言
一、 利瑪竇與耶穌會教士
二、 禮儀問題與康熙禁教
三、 雍正禁教
四、 北平輔仁大學
五、 陳垣與輔仁大學歷史系
六、 于樞機主教
七、 在台復校
八、 天主教在台灣的情況
九、 于故樞機逝世二十週年追思彌撒講道辭
參考書目
訪談記錄
一、 求學過程與教育經歷
(一) 求學過程
(二) 北平輔仁大學
(三) 認識于樞機
(四) 來到台灣
(五) 在台復校
二、 宗教信仰與人生觀
(一) 宗教與教育
(二) 宗教與習俗
(三) 信仰與人生
附錄一
附錄二
索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