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務概況

輔仁歷史軌跡

輔仁大學校史館

天主教文物館

相關辦法及表格下載
 


書 名:江南傳教史(第一冊)
作 者:高龍鞶(Aug. M. Colombel, S.J.)
編 者:天主教上海教區光啟社、輔仁大學校史室
譯 者:周士良
出版者:輔仁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98年12月
售 價:300元

 


  法國傳教士高龍鞶(Aug. M. Colombel, S.J., 1833-1905)的《江南傳教史》共五鉅冊,係原稿的石印本,按歷史時期分為明代、清代前期和清代後期三編。從1550年到1900年,共敍述350年的傳教史,由周士良神父翻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年先後由上海土山灣印書館用法文出版,在教會內部和學術界享有盛譽。高龍鞶以多年的心血完成的這本書,道出了中國天主教艱難的開創之路,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天主教的開教史。


  高龍鞶(1833-1905),法國人,字鎬鼎。1851年入耶穌會。1869年(同治八年)到達上海。因為曾在斯通赫斯特天文臺學習天文與氣象學,被派至南京準備建立一座天文臺,由於條件不具備,重回上海。1871年(同治十一年八月)籌建徐家匯天文臺,同年建成,又創刊《徐家匯天文臺觀察公報》(法文,又名《天文月報》)。1876年起到江蘇的丹陽、宜興、崇明、海門、南京等地傳教。1888年調回上海,在洋涇濱天主堂負責外僑教徒直至去世。


  周士良神父,晉鐸後赴北京輔仁大學深造,專攻歷史。除文史外,尚精通音樂、音律。曾任上海唐墓橋達義中學校長、主教府秘書。翻譯奧斯定的《懺悔錄》,由商務印書館列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聲譽卓著,也曾受邀參加《辭海》的編寫工作。

 

前言

我們懷著崇敬之情,緬懷以聖方濟各‧沙勿略為首的基督的使徒們,他們懷著對東方這片神奇土地的熱切渴望——渴望把基督的真理帶給既有燦爛文明又處於真理懵懂中的東方。無數基督的忠實使者手拏十字架開始了險難險阻的旅程,在驚濤駭浪的海上,在荒涼乾旱的沙漠中,流下了他們的熱血,他們的苦淚;他們更是把寶貴的生命奉獻在中國的山山水水,奉獻給了中國教友的靈魂事業。法國傳教士高龍鞶以多年的心血完成的這本書,向我們道出了中國天主教艱難的開創之路,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天主教的開教史。

在華耶穌會士十分重視傳教史的研究。費賴之(Le P. Louis Pfister, S.J., 1883-1891)的《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1897)、高龍鞶(Aug. M. Colombel, S.J., 1833-1905)的《江南傳教史》和史式徽(Joseph de la Servière, 1869-1937)的《江南傳教史》(1914)這批研究成果,都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年先後由上海土山灣印書館用法文出版,在教會內部和學術界享有盛譽。費賴之的著作:《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在1938年由馮承鈞翻譯、商務印書館出版;本社在1997年出版了梅乘騏、梅乘駿的新譯本。史式徽的《江南傳教史》由以丁宗傑神父為首的上海天主教翻譯小組譯成中文後,在1983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高龍鞶所撰的《江南傳教史》共五鉅冊,係原稿的石印本,按歷史時期分為明代、清代前期和清代後期三編。上、中編各一冊,下編共三冊。周士良在生前完成了上、中兩編和下編的1879年至1900年間的各章。當時因丁宗傑所譯的史式徽著二卷敍述的是從1840年到1878年的江南傳教史,並且已有出版社約定出版,因此周士良在譯高龍鞶著作下編時,從1879年譯起,俾可及早補史著之闕。周士良本有意在譯完高著下編的後半部分後,再回過頭來譯下編的前半部分。1979年不幸他的宿疾突發,享年不永而去世。他生前希望丁宗傑在完成史式徽著作的翻譯工作後,替他完成高龍鞶著作的下編的翻譯任務。丁宗傑因年事已高,未能承擔下這項未竟的翻譯任務。這就是高龍鞶著作的譯本遲遲未能出版的原因。

近年來,各方殷切期望高龍鞶的著作早日面世,為此本社組織人力把此書的下編——周士良未譯的各章進行翻譯。如今,第三冊已經譯成,第四冊各章也有望早日譯成,本書也就有了全璧奉獻給關心教會史的同仁的可能。本社決定先將上、中兩編校勘付印。

高龍鞶和史式徽都把他們的教會史研究成果稱作「江南傳教史」,其實,兩部《江南傳教史》不論在敍述的歷史時期和學術的風格上都有很大差異。史式徽著作共三卷,從1840年到1900年,現僅出版二卷,敍述到1878年為止。高龍鞶撰的三編則從1550年到1900年,共敍述350年的傳教史,其中上編和中編可當作耶穌會在華傳教史來讀;同時,高氏也關注其他修會在華傳教的經歷,因此也可作為中國天主教傳教史來閱讀;而下編則僅限於江南地區的傳教史。高氏和史氏其著作在學術風格上也迥然不同,史氏的風格極為嚴謹,言必有據,一一註明出處,其中引證了大量檔案資料,可信度高;高氏的風格則視野開闊,把當年傳教士在書信中的各種見聞廣採博收。其不足之處正如史氏所指出的:「對史學工作認識不足,核實不夠,引證不確。」(見史式徽《江南傳教史》原序)。此著作當時只獲准在土山灣出法文的石印本,未獲公開發行。但是在閱讀高氏作品後,我們不得不欽佩他涉獵史料之豐富,使研究工作者在 去蕪存菁之後,發現更多有價值的史料,這一方面是高龍鞶的著作之價值所在。

高龍鞶(1833-1905),法國人,字鎬鼎。1851年入耶穌會。1869年(同治八年)到達上海。因為曾在斯通赫斯特天文臺學習天文與氣象學,被派至南京準備建立一座天文臺,由於條件不具備,重回上海。1871年(同治十一年八月)籌建徐家匯天文臺,同年建成,又創刊《徐家匯天文臺觀察公報》(法文,又名《天文月報》)。1876年起到江蘇的丹陽、宜興、崇明、海門、南京等地傳教。1888年調回上海,在洋涇濱天主堂負責外僑教徒直至去世。

士良神父,晉鐸後赴北京輔仁大學深造,專攻歷史。他除文史外,尚精通音樂、音律。曾任上海唐墓橋達義中學校長、主教府秘書。他翻譯奧斯定的《懺悔錄》,由商務印書館列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聲譽卓著,也曾受邀參加《辭海》的編寫工作。

周士良神父翻譯此書的年代,中國還處於沒有影印機,更沒有電腦,連照相也屬奢侈的時代,所以譯稿中的插圖都由謄抄者以薄紙覆於原稿的影寫,可能不夠精確,但神韻猶在,為本書增色不少。貌似平凡的抄寫工作,一定也會獲得百倍的賞報。

本社在編輯校勘的過程中,對原稿中的一些筆誤、漏字之類作了校正,添加了一些註釋,不當之處由本社編輯部負責。

 

再編說明

如前言所說,高龍鞶三編五卷本的《江南傳教史》第一、二編及第三編的第三冊,已由周士良自法文翻譯為中文。上海光啟社首先整理了周士良的稿件,打字編輯了第一、二編,上海光啟社非常慷慨的將這第一編繁體版,無償送給了輔仁大學,我們再根據上海光啟社提供的簡體電子檔,轉換為繁體版,前人的工作鉅大而艱辛,我們只能稱為再編者,工作相對而言容易許多。

在再編過程中,我們也進行校對的工作。對於一些明顯的脫漏衍字,我們直接進行了校正。由於兩岸語詞使用上的差異,可能產生的錯誤,由我們負全部責任。

對於外國人名確切性及其中譯,由於高龍鞶是耶穌會士,對其他傳教團體較不熟悉,因此在某些人名上有明顯的錯誤,我們用再編者註的方式加以說明。

在周士良譯文或高龍鞶原書中的註解,部份未列明書籍全名。我們在再編過程中,設法找出了其中三本,以方便讀者參考。原來簡體版地圖中的地名是簡體字,為避免修圖產生誤差,我們一仍其舊。

周士良在沒有辦法影印或掃描的情況下,直接用透明紙複寫原書中的附圖,輔仁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有高龍鞶《江南傳教史》法文原書,神學院圖書館同樣慷慨的無償將該書借給我們掃描,因此本版中的附圖,未採用簡體版的複寫稿。我們在再編過程中對採用何種圖版,曾經相當為難,因為可以體察到編輯者在過程中的努力,但最後決定以讀者的好處為我們的考量。

按照出版過程,應是簡體版先行出版,然後繁體版隨後編輯出版,但應種種因素,已編輯好的《江南傳教史》第一卷簡體版,目前尚無法在大陸發行;反而是繁體版在再編輯校對排版六個月之後,先行出版。面對這個情況,我們期望一些不必要的限制盡快去除,讓這本好書能在兩岸先後出版,傳達天主在歷史中給我們的訊息。

 

 

 

執行:輔仁大學校史室

 

 

 

輔仁大學校史室 ver3.0 on 2006 September
Redesigned by Ite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