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時期(1925~1952) |
1925年
民國十四年 |
一月
15日,司泰萊院長任命奧圖爾神父為北京公教大學校長 。
二月
司泰萊院長與奧圖爾博士 同抵北京籌備建校事宜。
三月
並獲美國文豪迪奧多.麥瑪納(Theodore MacManus)先生及美國密爾瓦基(Milwaukee)天主教婦女會捐助美金20萬元。
26日,經與北京本篤會友善的美國新教傳教士詹姆斯.殷格蘭(James H. Ingram)博士的協助下,以八萬五千美元(估計在五十萬美元以上)購得北京西城定阜大街濤貝勒府為校址,完成校舍永租簽訂手續,計地60餘畝,房屋500餘間。
七月
開辦北京公教大學,以王府西書房成立大學預科,取名「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又名「國學專修科」,英文名 “McManus Academy of Chinese Studies“,由英斂之擔任社長。
八月
社長英斂之先生擬就「北京公教大學附屬輔仁社簡章」 。
十月
10日,輔仁社正式開學,註冊到學生23人,均係教會子弟。
十一月
將輔仁社成立經過呈報北洋政府教育部立案。
濤貝勒府 |
1926年
民國十五年 |
一月
10日,英斂之因積勞患肝癌逝世,廿六日陳垣繼任輔仁社社長。
七月
為實現剛恆毅總主教的理想,特邀請比利時本篤會藝術家艾德柏.格瑞斯耐(Rev. Adelbert Gresnigt,
OSB)來華設計建築中國式校舍及倡導中國宗教藝術。
九月
1日,司泰萊院長聘陳垣為北京公教大學副校長。
十月
《輔仁英文學誌》(Bulletin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第一期出版。
秋
第二學年開始,各方保送輔仁社之學生增至120餘名。
|
1927年
民國十六年 |
春
經費已有著落,擬於秋季開辦大學。當時決定為預科三年、大學四年制。第一年先開設大學部一年級及預科一、二、三年級,輔仁社原有學生經甄試後按照成績分別安插各年級,同時招考新生。
六月
召開首屆董事會議,會議中決議「北京公教大學」更名為「輔仁大學」(全名為私立北京輔仁大學,英文名不變)。
呈請北洋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北洋政府時代得設單院制大學)。
七月
1日,輔仁社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
2日,教育部派員就申請立案來校視察。
九月
26日,大學部舉行開學典禮。當時僅有文科3系:國文學系、英文學系及史學系。
十一月
3日,教育部經二次視察後,發給「登記許可證」准予試辦大學。
|
1928年
民國十七年 |
五月
3日,因日軍入侵濟南,輔大學生群起抗日。
六月
9日,提前學年考試。
28日,國民政府令北京改稱北平,本校改稱「北平輔仁大學」。
十二月
學術性刊物《輔仁學誌》創刊號問世。
|
1929年
民國十八年 |
六月
依照國民政府頒佈之大學法,改文科為文學院,並增設理學院及教育學院,共計有3個學院12個學系:文學院設國文學系、史學系、英文學系、哲學系及社會經濟學系共5個系;理學院設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藥物學系及生物系共5個系,附設醫學先修科;教育學院設教育學系及心理學系2個系,附設美術專修科;另附設男子中學。
改組董事會 ,推選張繼為董事長,向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呈請立案;並聘陳垣 為校長,奧圖爾為校務長。
八月
16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同意董事會立案。
十一月
13日,舉行校舍奠基典禮,並由宗座代表剛恆毅總主教主持祝聖。
陳垣校長 |
1930年
民國十九年 |
二月
12日(週三),本校第一任督監司泰萊院長逝世,享年52歲。
八月
11日,教宗任命高福德神父(Rev. Francis Clougherty , OSB)為第二任監督。
九月
新校舍落成 ,供大學部使用,原址改設附屬男子中學。
美國明尼蘇達州(Minnesota)本篤會修女來華為輔仁籌設女院。
新校舍
|
1931年
民國廿年 |
二月
本校負責協助國際著名之細菌學家 Dr.Stephen Gajdos研製斑疹傷寒預防疫苗。
四月
教務長劉半農先生赴南京接洽有關學校立案手續。
輔大足球隊第一次南征上海,先後與暨南大學隊、復旦大學隊交鋒。
六月
27日,舉行大學部第一屆畢業典禮,計獲學士學位者11人。
七月
6日,開辦暑期司鐸進修班,司鐸18人。
八月
在西城太平倉增設附中女子部,由本篤會修女管理。
22日,教育部以一四○九號令准予立案。
九 月
2 日,教育部訓令(104號):「案查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呈請立案一案,…….應即准立案」。附中也奉教育部及北平市教育局令准予立案。
18日本校學生因「九一八事變」群情激憤,組織赴京請願團。
十二月
7日,「赴京請願團」代表蒙蔣委員長接見。
1931.6.27第一屆畢業典禮 |
1932年
民國廿一年 |
美國經濟不景氣,本校基金貶值,影響學校之維持及發展。奧圖爾博士出國奔走呼籲,收效不著;不得已將實情呈報教廷。
開辦女子中學。是時規模已具,而主校政者,如校長陳垣、校務長兼理學院院長奧圖爾、教務長劉復、秘書長英千里、文學院院長沈兼士、教育學院院長張懷等,皆係學術界知名之士。
|
1933年
民國二十二年 |
國際經濟恐慌,本校基金價格貶值,本篤會難以為繼。
教廷乃改派聖言會(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接辦,該會總長葛林德(Rt. Rev.
Joseph Grendel, SVD)出任監督,穆爾菲博士(Fr. Joseph Murphy, SVD)為校務長。
二 月
18日,教廷傳信部通知:輔大改由聖言會(Society of Divine the Word)接辦。
六月
20日聖言會山東區會長舒德祿神父(Fr. Theodore Schu, SVD)及鮑潤生神父(Fr.
X. Biallas SVD)來校正式移交。
七 月
4日,聖言會總長任命穆爾菲博士(Fr. Joseph Murphy, SVD) 為校務長。
八 月
5日,教廷任命聖言會總長葛林德(Rt. Rev Joseph Grendel SVD) 為監督, 並委以協助中國司鐸進修之任務。
十一月
20日,蔡寧總主教(Archbishop Mario Zanin)受命為教廷第二任駐華代表,接替因病辭職的剛恆毅總主教。
十二月
1日,義國無線電發明家馬可尼(Senor Marconi)博士來校演講。
葛林德會長
穆爾菲校務長
|
1934年
民國廿三年 |
十 月 男生新宿舍穆爾菲大樓落成。 |
1935年
民國廿四年 |
由鮑潤生神父主編的《華裔學誌》(Monumenta
serica)第一期出版。
七月
本篤會修女離校,轉往河南開封,協助文化傳教事業。輔仁女中由聖神會修女接管。
九 月
5日,穆爾菲校務長逝世,由德籍雷冕博士(Rev. Rudolf Rahmann SVD)繼任。未到任前先由韓克禮司鐸(Rev.
Joseph Henkels, SVD)暫代。
|
1936年
民國廿五年 |
三月
為擴充校舍,增購於舊恭王府,計地百畝,房屋900餘間。
五月
鮑潤生神父逝世,由顧若愚神父(Fr. H. Koester)接主《華裔學誌》。
九月
校務長雷冕博士到校。
|
1937年
民國廿六年 |
六月
奉准開辦文理兩學院研究所並成立聞名華北之「預防斑疹傷寒血清研究所」。
七月
7日「蘆溝橋事變」後北平淪陷,本校以國際關係得以繼續開辦,弦歌不輟。
十月
由蔡寧總主教創辦之司鐸書院(亦稱聖大亞伯爾書院)附設本校,以恭王府為院址。
|
1938年
民國廿七年 |
開始招收文學、教育兩學院各系及理學院數學系女同學,由聖神修女會主持。
Fu Jen Magazine在美國芝加哥出版。
《輔仁百科全書》德文版在西德編寫。
輔大女生 |
1939年
民國廿八年 |
教宗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接任。
理學院其他各系招收女同學並增設家政學系。
《輔仁文苑》第一輯出版。 |
1940年
民國廿九年 |
三 月
新建司鐸書院大樓奠基。
六 月
12日,由校長陳垣領銜致書美國友人請求支援輔仁。
秋
司鐸書院遷於舊恭王府後花園新建之大樓,原址改為大學部女生宿舍。
《輔仁語文學會演講集》第一輯出版。
|
1941年
民國卅年 |
美日關係惡化,美籍教職員陸續撤退,由德籍人士遞補。太平洋戰爭爆發,少數美籍教職人士被拘入集中營,本校以主持人大都為德籍司鐸,校務進行如恒。環顧其他院校或早經停止或橫遭接收,獨輔大為中流砥柱,孑然屹立。 |
1942年
民國卅一年 |
秘書長英千里、訓導長伏開鵬及輔大同仁多人,因抗日活動被捕下獄。
《民俗學誌》第一期出版。
秋
增設日本語言文學系及西洋語言文學系德文組,改美術專修科為美術學系。
|
1943年
民國卅二年 |
四月
秘書長英千里、訓導長伏開鵬及輔大同仁多人,以證據不足獲釋。
五月
舉辦第五次校友返校節。
六月
成立附屬小學,位於大學附近的劉海胡同。
九月
社經學系分為社會學、經濟學兩學系,美術學系分國畫、西畫兩組。增設附屬小學及幼稚園。
六 月
設在北平東城鐵獅子胡同的「日本軍事法庭」對英千里先生等27人宣判4個月至15年不等的徒刑。
九月
文科研究所增設人類學部、經濟學部。並設置「東方人類學博物館」。
|
1944年
民國卅三年 |
三月
11日,日本憲兵隊大舉搜捕抗日組織人員,以輔大為中心的「華北文化教育協會」負責人及會員數十人先後被捕。
21日,本校秘書長兼西洋語文學系系主任英千里先生等36人(包含學生3人)被日本以「徹底毀滅重慶分子」之名逮捕。
四月
16日,輔仁大學西安校友會成立。
五月
輔仁大學重慶校友會及重慶北碚校友會先後成立。
六 月
設在北平東城鐵獅子胡同的「日本軍事法庭」對英千里先生等27人宣判4個月至15年不等的徒刑。
九月
文科研究所增設人類學部、經濟學部。並設置「東方人類學博物館」。
|
1945年
民國卅四年 |
七月
15日,英千里先生等10餘位教授和同仁被日本憲兵隊釋放出獄。
八月
2日,思高聖經學會成立。
15 日,,日本敗降,政府鑒於本校師生忠貞愛國,除明令褒揚外,特承認淪陷 時期學生學籍;司鐸書院諸生亦准併入輔大。
九 月
撤銷日本語言文學系,系主任兼董事細井次郎及日本籍教員離校返國。
3日,舉行抗戰勝利後的首次開學典禮,註冊學生2,271人。
十二月
24日,校董田耕莘主教榮陞樞機主教。
|
1946年
民國卅五年 |
依據政府《褒揚抗戰忠烈條例》,本校教職工、學生受到褒揚的有英千里等36人。
一月
25日,校董于斌主教蒞校,下午6時在大禮堂對同學發表演說。
二月
北平市政府教育局批准附屬小學立案。
三月
15日,北平市政府教育局文:「輔仁大學附屬幼稚園董事會准予立案」,正式成立幼稚園。至此,輔仁有研究所、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
五月
19日,舉辦抗戰勝利後的第一次校友返校節。
七月
26日,據實報送北平市政府教育局「我校在抗戰期間的情況」一文。
31日,教育局平津區甄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沈兼士與北平市教育局局長英千里聯呈教育部文,肯定輔大在抗戰期間的表現,認為所報與事實相符,毋庸追究。
八月
新任校務長美籍芮歌尼神父(Rev. Harold Rigney, SVD)到校,雷冕博士改任副校務長。
九月
增設農學院成立農學系,並充實醫預科作開辦醫學院之準備。
十一月
18日,教育部批覆同意「私立輔仁大學在抗戰期間經過情形免予置議」。
十二月
總務部門購「利公號」貨輪行駛於天津、上海與基隆間,期增加收入補助學校經費。
旅臺校友於臺中大肚籌組校友會,到會校友20餘人。
褒揚輔仁師生抗日公文(資料來源:輔仁大學1929年~1947年政治類檔案內文)
|
1947年
民國卅六年 |
教育部承認北平淪陷期間輔仁學生學籍。
教宗任命孔邦伯(Aloysius Grosse Kappenberg, SVD, 1892-1957)神父為本校第四任監督。
本年組成新董事會。
五月
10日,校董胡適(1891-1962)先生蒞校在大禮堂對同學演講。
18日,舉辦校友返校節。校友捐資購置什剎海邊的原「會賢堂」作為校友樓。
20日,全國各大城市爆發「反飢餓」、「反內戰」、「要和平、要民主」的示威活動。北平各大學罷課遊行,本校同學也參加。
十二月
董事長張繼先生過逝。
|
1948年
民國卅七年 |
春
鑒於局勢動盪遂有遷校計劃;事務主任徐思本(Rev. Hunsberg, SVD)及富施公(Rev.
Fuchs, SVD,1899-1983)2位神父奉命來臺考察。
五月
22日,舉行校友返校節。
八月
徐思本神父再度來臺,購買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房屋1棟(即今長安天主堂地址),作為輔仁在臺辦事處;並約聘董事。臺灣省政府亦允贈圓山附近土地作為校址,前校務長雷冕神父奉派來臺主持,進行極為順利。但因局勢急轉,聖言會羅馬總部電令停止活動,遷校計劃遂告擱置。
九月
北平市政府地政局發給輔仁大學校友會校友樓(會賢堂)土地所有權狀。
增設人類學系;數理學系分為數學系、物理學系;哲學心理學系分為哲學系、心理學系;家政學系由教育學院轉屬理學院;農學系改為農學院,暫設農學一系。
十一月
2日,輔仁大學成立教授會。
|
1949年
民國卅八年 |
一月
31日,共軍接收北平。
二月
北平陷共,學校儀器、圖書不及運出;僅有《華裔學誌》社之圖書資料因以鮑潤生神父名義購置,不屬學校所有,得運往國外。
激進份子以本校作為反教會中心,聖言會因此拒以經費支持;芮歌尼校務長遂遭挾持,不得已乃允設法維持經費至是年學期結束。
18日,輔大中國教員會以書面形式向校長陳垣和聖言會駐校代表芮歌尼提出八項主張。
26日,校務長、聖言會參議、聖神婢女傳教修女會參議會發表「輔仁大學人事調整備忘錄」。
六月
19日,輔仁大學校務委員會正式成立。
21日,校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通過「私立北平輔仁大學校務委員會組織大綱」。
29日,學校院系與課程進行初步調整:人類學系併入社會學系;家政學系併入教育學系兒童組;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農學院。
課程設置方面,增設《新民主主義論》、《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社會發展史》等公共課。
九月
西洋語言文學系改名為外國語言文學系。
十月
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平改稱北京,即日起「私立北平輔仁大學」改稱「私立北京輔仁大學」。
26日,校委會召開第13次會議,通過「私立北京輔仁大學專任教授、副教授休假章程」和「私立北京輔仁大學專任教授退休章程」。
十一月
3日,成立學生會。
5日,成立財務委員會。
十二月
9日,成立中國教育公會北京輔仁大學委員會。
|
1950年
民國卅九年 |
因部份教職員進行極端反教會活動,學校當局擬不予續聘;中共教育部以不合規定未予同意。
一月
30日,校刊《新輔仁》創刊。
七月
14日,芮歌尼校務長致函陳垣校長提出:教會將在下列條件下給予學校來年度補助費。第一、一個新的董事會由教會選任,第二、教會經由教會代表對人事聘任有否決權。信外附有根據第二項條件,提出不續聘5位教授名單。
19日,陳垣校長請示中共教育部,明確學校人事聘任權屬於中國教育主權。
29日,芮歌尼校務長發出《告本校同仁同學書》。
31日,校務委員會召開全校教職工大會,反對侵犯中國人民教育主權的做法。
八月
1日 ,教會停止撥付經費。
27日,芮歌尼校務長致函政務院周恩來總理,要求總理俯允裁示。提出對五位教授不予聘任。周恩來總理批示,由教育部告知芮歌尼校務長,中國對待教會設立學校的原則。
九月
25日,中共教育部向聖言會代表提出所謂5個基本原則。其中最主要者為教職員生有不信教、反宗教的自由,教會絕對無否決人事聘任權。
26日,教育部召集輔仁大學校務委員會全體和工會、學生會的代表到教育部,傳達馬敘倫部長對教會駐輔仁大學代表芮歌尼校務長的書面談話。
30日,芮歌尼請示教會最高當局後表示:除非從基本上改變5個原則,補助費決予停止。
十月
10日,中共教育部令:接辦私立北京輔仁大學。
12日,中共教育部正式接辦輔大,原有神父繼續留校任教。
19日,芮歌尼(Harold Rigney)奉命返美,中共政府拒發出境許可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接辦 |
1951年
民國四十年
|
七月
25日,芮歌尼校務長與閔明我神父(Joseph Meiners, SVD, 1909-1979)等9至10人被捕入獄。
|
1952年
民國四十一年 |
三月
通過北京輔仁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計畫。
四月
成立校舍、教務、人事三個組,籌備院系調整工作。
五月
19日,召開全體師生員工大會,教育部副院長到會,正式宣布北京輔仁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組成新的北京師範大學,取消北京輔仁大學校名。
七月
北京輔仁大學最後一屆(第22屆)大學部畢業生239人畢業,全校學生共計1,496人。
九月
15日,北京輔仁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正式合併。北京輔仁大學中文、外語(二、三年級)、史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教育、心理共計9系53班1,123名學生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外語(四年級)2個學系併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含貿易專修科、保險專修科)、社會學系勞動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經濟學系合組成立中央財經學院,一年後該學院併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內務組併入北京政法學院。
北京輔仁大學男附中改名為北京市第13中學,女附中改名為第6女子中學,後改為北京市第156中學,附小改名為北京市西城區劉海胡同小學,撤銷幼稚園。
陳垣被任命為新的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