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務概況

輔仁歷史軌跡

輔仁大學校史館

天主教文物館

相關辦法及表格下載
 
校訓闡釋


于斌

輔仁校訓「真、善、美、聖」乃結合中西文化精華而成。于校長將之系統整理,以為同學參考和依據。「真」是追求真理,明辨是非。為人應坦承真理,要有為真理作證或犧牲性命的精神,此為做人的基本原則。「善」是實踐道德。中國教育特別注重道德教育,沒有了道德,其他一切都沒有價值。「美」是培育美感。在士林哲學中認為美是真善的光輝,是最高峰的美。「聖」是最高的真善美。是一種超凡入聖的人生觀,也是所謂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于斌校長言論網要

三月廿三日於週會「學術演講系列」講詞

各位同學:

  今天是我們在這學期裡頭第一次院會,同時也是第一次擴大舉行的週會,尤其是正趕上文學院各系同學一千八百多人一塊來參加,真可以說是一個盛會了。輔仁大學即是要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今天文學院各系同學相聚一堂,便是以文會友了,大家再進一步的彼此以友輔仁,正足以表明我們校名──輔仁大學。師生之間雖然不是朋友,但在新的慣例裡,父子都可以朋友相稱,師生自然也可以稱為朋友了。在這裡我希望能忝列為各位的朋友,大家彼此以文會友,同時以友輔仁,以朋友的身分來輔助大家實行仁道,進行修養各方面的活動。

  今天我選的題目是我們的校訓──真、善、美、聖,想趁著這個機會,把校訓做個簡要的說明,讓大家能夠了解它的一般意義,和更深層的特殊意義。同學們求學到現在,對於校訓意義的理解自然沒有問題了,我所以要再度的提出來,是想把它整理成一個有系統的東西為同學們做一個參考和依據。

 

德、智、體、群 道德教育為核心
  首先,我把中國的三育:德育、智育、體育做個說明。民國以後又加上群育,成為四育;實際上群育即是公德教育,是大家互助合作的精神,也應當屬於德育之中,所以德、智、體三育即是最基本的。體育精神還是道德的表現,鍛鍊身體,也是為了求行健自強,終不離一個德育。

  智育,在中國近年來的講法,是重在知仁,如何行仁道,它的主題,重點都擺在仁道上。所以說德育概括了一切,任何育沒有德都是無法貫徹的。在運動場上也是一樣。中國學生的禮讓、秩序,往往博得外國人士的稱譽,雖然未能拿到金牌,但這種運動精神卻足以代表中國傳統的道德,遠較成績的好壞更為可貴。無論德、智、體、群,連同美育,都以道德教育為核心,中小學教育之所以特別注重道德的訓練,也是因為德育在這種最基礎的教育裡是相當重要的。歐美各國常為學生安排一些多采多姿的活動,目的也不外乎是希望學生能多接受做人方面的訓練。大學固然是專門學問的訓練場所,但學生將來總還是要做各業的領導者,那麼,在修身、立己、立人等道德修養方面的訓練更是迫切需要了。的確,大學生活不像中小學那麼嚴格有秩序,但訓育方面的工作還是有其重要性的,學校訓育人員少,而學生多,有些理想固然未能全部達到,但訓育人員所負責任之重,以及職務的繁忙,其中辛苦是大家所詳知的,今天我在這裡對學校訓育方面的人員,特別表示謝意與慰勞。

 

「善」是實踐道德
  中國教育特別注重德育,自孔老夫子時便已很明顯了。《論語》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說:「就有道而正焉。」可見孔子教育的重點即是道德的培養。在《大學》中亦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更可見其範疇,孔門給我們揭示了訓導的主要原則,教育的中心作法。到孟子更進一步的加以發揮,「亦有仁義而已矣」,就是「居仁由義」,這都是一輩子的修養工夫,所以儒家教育,主要是以仁為中心,給後人的教訓亦是在道德修養方面。後來漢朝以孝廉方正舉人,亦是受了儒家的啟示,到唐朝改用科舉制度,沿襲至今日考試制度一直都被採用,正如西人所說的,考試成了一種不可免的災禍。在今日知識爆炸的時代裡,道德高尚固然可以做為表率,但要能負起各種專門的責任,則必須有豐富的學識,也只有考試才能有一標準的衡量,才能探知能力到底有多少,所以考試已成為一種必要的麻煩了,所以現在大學教育是學問與道德兼顧的。

  宋朝朱熹的鹿洞書院的院訓,都是教人以中國古來做人的道理,比方總院訓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國的五種重要道德。其實五倫之說由來已久,在堯舜時代早已彰明,堯舜以契做司徒──「敬敷五教」即是。至朱子十三世紀時尚以五教做格言,以為大家做人的根本。朱子在教人修身方面亦承古人之言,如:「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改過遷善」等等。在處事接物方面則引用董仲舒的話「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以非功利的思想來處事。又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可見自堯舜、孔孟、朱子乃至於今天對於道德修養的重視是相傳不變的。
   民國以來,國人效法外國革命,實行民主立憲,但在教育宗旨上,始終是以道德教育為本,注重道德的訓練。現在中國學校的共同校訓是禮、義、廉、恥,管仲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可見道德教育的成敗與國家興亡有密切的關係。

  國父其思想裡,以恢復中國固有道德為中心思想,增管仲的四維為八德。所以中國民族是徹頭徹尾的講道德,謀做人的方法,而三育便是以德育為領導,沒有德育,任何一育都沒有價值。在文化復興運動中,故總統 蔣公以倫理、民主、科學為中國文化的基礎,要三者同時求其發揚光大。單講科學不講倫理,單講民主政治不講道德,都是不行的。要有道德訓練,也要有科學訓練、公民訓練,亦唯有三者,相連不分,民族文化前途才能光大,才能有輝煌的表現。

  故各校的訓導工作,便是在幫助同學的道德生活,每個學校都各有校訓,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是有所變通的,但在百變中總不離其宗的,即是道德。在北平時,本校尚未定有校訓,但卻有科學與理知應當調協的說法;換言之,就是科學與理知的哲學、宗教不可分開。現在的校訓是本校遷來台北以後訂立的,有它特殊的意義,中國文化傳統、西洋文化精華盡在其中,這樣合而為我們的校訓──真、善、美、聖。

 

「聖」字釋義──最高的真善美
  「聖」在中國是新知,宗教上可說很好,但在學術上以學人的立場聽著不太順耳,並且無法深切了解。聖在中國為聖人之知,至善做到最高峰為聖人。孟子說:「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為神。」其中還有神的意思,在宗教中是超凡的意思,在中國之聖純粹是超人的意思,要超凡入聖,天人合一,這在中國是很新的一門學問,大家不加研究而拒絕,以至近年來一直沒有發展,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我們輔仁大學不是一個傳教的機關,而是以學術立場與學人態度來研究天人合一的最高人生觀。超凡入聖的人生觀,學問所以沒做開,主要因環境無法了解,但以同學所學,「持之有物,言之成理」,照課堂上所講的,外國人是無法了解的,但同學們對社會環境和中華文化傳統是了解的。老子、莊子在這方面也有很超然的看法,但多教人以為他們神仙派而不敢問津,所以學者對之都採取保留的態度。老莊在中國當然是一種學派,不過非大家所了解的學派,老莊對宗教的哲理有較深一層的了解,可惜沒有實際可讓人去了解的地方,他們的境界很高,竟至說出:與造物者遊或「言事不言道,無以與化游息」。這話是不得了的深,可是沒有說什麼是造物者,只用竹林七賢……等把它淡了過去。中國宗教哲理從來沒到最高峰,儘管天人合一的名詞是有,《易經》:「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中國人所講的境界為「與天地合其德」,所謂德配天地,與造物主合德,這是講天人合一講得最好的了。但是在實際理論上到現在還沒有很好的根據,這個學問在張子《西銘》:「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應當繼續研究的,是青年朋友應當運用腦筋把古來的精神和現代的思潮融會貫通,以發揚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新的學問,而且很少人去做。在我們的校訓裡,以聖為天人合一,真善美是大家所建議,我獨加上一個「聖」字,「聖」至今還算空谷足人,還不是大家所了解的,不過早晚人們要了解它,否則在他生活的慾望上,在理智的要求上都有所缺陷。人雖然是有限的,希望卻是無限的,所以「無限」大家也應該了解了解,因此早晚這門學問會為大家所謳歌、追求,能有這種人做這種準備,五十年後或百年後,你們對國家民族將會有更大的貢獻。我為大家講的是校訓──真、善、美、聖的意義,沒有為各位講預言,而天主也沒有給我力量,讓我預言,僅照大勢所推,以及中國人的聰明、思想和傳統文化,正是我們所要求的。

  如果以西洋人的文化講這種思想,總有點格格不入,但以中國文化思想來說,就有相當易解的效果,一拍即中,希望在輔仁有這樣傑出的學員,能在這方面有所貢獻。校訓中的「聖」字是很難實現的,但是要告訴各位同學一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主而心嚮往之,要有這個志願才可以。這是個大事業,不僅是經綸世界的問題,而是經綸天上的問題。這名詞或許大家不懂,經綸天下知道,經綸天上又是什麼理由呢?我們由真善美聖四字講起,這四字經過友人的商量和我自己的思考,想利用我有生之年講給大家聽聽,雖是初步的講法,往後有賴各位同學發揮,有一個新的人生觀、宇宙觀,同時在教育界大放異彩。歐洲文化在近來發展成無政府狀態,除了科學之外,就是幾個哲人,一向這幾個哲學家的主張又不是本源的學問,只是一時思考之不同,或環境的不同創立了一個學說,頗能時髦一陣,不過愈脫離傳統愈遠,愈脫離我剛才所說的思想愈遠。所以為往聖繼絕學,這往聖不儘是我們中國的往聖,還包括了西洋的往聖。我們中國講中庸之道,最有這方面的本領。真是追求真理,善是實踐道德,美是培育美感,聖是最高的,真善美的追求也是所謂天人合一的最高理想。

 

「美」字釋義──真善的光輝
  「美」在士林哲學中認為美是真善的光輝,是最高峰的美,文章之美是思想發表的方式,使人感到十分的諧和。做善事,如先聖人做了善事,至今還為人所紀念,如孔子之師表,在道德行義上本身實在是一個美;就說我們 蔣公的道德學問的光輝就是一個美。所以美不列其中,而僅做真善聖這三項。但前輩蔡元培先生,他打算以美育代表宗教,但是美育代表不了宗教,宗教也不能代表美育,宗教有美不在話下,但並不包括世上所有的美。美各有其民俗傳統做為評判標準,所以此地以為美,到另一處或許就認為醜了。所以美有他獨立的價值,而美學也就為大家所重視。除在哲學上有美學,甚可脫離哲學而獨立,所以美育不可放棄,所以真善聖中還將美置於其中。

 

「真」字釋義──追求真理,明辨是非
  現在我就向大家講這個「真」罷。
  「真」在邏輯上有很多問題,是否是相對的?絕對的?經驗的?懷疑的?問題太多了,哲學教授或許比我明白得多。真理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解釋,那就是名實相符。指鹿為馬,鹿就不是馬,鹿、馬各有其符合鹿、馬的形狀,所以「真」可說是主觀客觀合一的成果。有一些人持懷疑的哲學,但那只是少數而已;多數人承認真理的存在,就是極端懷疑的人也不能否認這一點,因為懷疑的人甚至自己的存在不存在都不知道而加以懷疑,對別人懷疑那更不用說了。一天有人被狗追了,他跑得比誰都快,人家問他說那是否一隻瘋狗,他卻不知道,問他為什麼跑得比別人還快呢?他回答說那是人的本性。所以在普通常識中承認有真理。我不講哲學,講到最後還是真理勝利,明辨是非才能算是人。不論是非,如何能算人,忽略是非之辨,世界變得亂七八糟的。人權的提倡,在中國古時很少講,但是那是很好的一件事。卡特注重人權是對的,實踐這句話是其政治作風,卡特決行的態度是很了不起的,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時代,過去為人權的問題起過革命,世界各國人權宣言都經過流血以後才建立的。聯合國的人權宣言也是經過各國的共同要求,結果共產主義危害人權而整個的放棄了。今天卡特以他的地位、勇氣、身分而講求人權是很應當的。共產主義內部的人,有人還知道提倡人權,當然是令人感到興奮的。他反對共產主義的精神越發振作起來,可說是在各共產國家儲存了一個炸彈,這並非小事,而是有爆炸性的,反對共產戰爭有著千萬軍隊的力量,所以我們贊成。但是卡特卻自相矛盾,而要與反對人權的人講外交關係正常化,像中共之類的人就是不正常,還跟他們講正常,把瘋人當好人看,一方面佩服他,一方面覺得他不大像話。找共黨代表秘密談話,而倡言中美關係正常化,以所謂上海公報作原則,而違反與我們之間的條約和承諾。人權只能對別人說而不能和中共說,卡特卻還要儘量與他們正常化,是有點太過分了,而他兩個標準的矛盾主張,實在不能讓我們五體投地的佩服,我們還有為真理說話的勇氣,這是不容易,對真理事要多主張是沒錯,但千萬不要自相矛盾,贊成真理就得實踐真理,為真理作證。但這作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所以為真理作證的人,到必要時犧牲生命可以,也不能違背真理。在宗教史上無數人為真理流過血,中國史上的文天祥、史可法……多少英雄豪傑都為真理而犧牲,革命烈士也是為真理而犧牲。我所以多講是希望同學對真理感到興趣而且對真理有所奉獻,養成為真理作證的精神,將來在個人生活上,民族評判上,外交估量上都有同一標準,為是非有勇氣講話,必要時還要有勇氣犧牲生命。這是校訓──真善美聖中頭一個要向大家說的。大家把真理看重一點,過去把真理看成相對的,那是受西洋共產唯物主義的影響,以自己說的就叫真理,自己要怎麼做就是真理,而不講客觀、不講實際,胡作非為,大言不慚。為真理作證為真理說話,尤其是大眾傳播系的同學為真理而服務,你們將來的偉大不是寫幾篇文章,而是在必要的時候放言,言之成理,持之有物,不是陷害人家,隨便批評人家。真理所在,我為人類民族、國家、社會要有為真理作證的精神,也是我們本校所要勉勵我們同學的。做一名記者雖不能天天說真話也不要說假話,這是關係人格的問題。真假之辨,真理所在,必要時為之犧牲而在所不惜,這是做人的原則和基本態度,各位必要時為之犧牲而在所不惜。這是做人的原則和基本態度,各位同學應該都很明白的。
  我們不但承認真理,為真理作證,在追求真理方面也不要劃地自限,古人說「博學之」就是要我們擴大學識的範圍,不要坐井觀天!

 

(轉載自《輔大新聞》特刊,民國六十六年四月十三日)


 

| Back |

 

輔仁大學校史室 ver3.0 on 2006 September
Redesigned by Ite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