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室
三、復校後輔仁校園規劃概況
輔仁復校後,整個校園在建築師們精心設計下,一向以雄偉建築,寬敞大道,綠草如茵的草坪著稱,置身於輔園裡,令人清新舒暢。今將學校對校園規劃作介紹:
以中央大道為基準,對校區作規劃—輔仁整個校地規劃是由林慎白總建築師設計,將校地中間由校門往北設計成一條中央水泥大道,長八百公尺,寬廿四公尺;大道中間設有花圃、安全島,寬十二公尺;兩旁為車道各寬六公尺;通道南北兩端有兩座圓環(今外語學院及法學院附近圓環)直徑七十公尺,原計劃作為總圖書館及大禮堂建築用地。從大道中間點(今國旗台,位全校正中央)向右畫出一條通道(今往文學院通道),再從第二座圓環處往左邊畫出一通道(今往法學院通道),將學校分成四等分,作為各學院樓舍及公用建築興建區域;整個校園以中央大道為重心,圓環為區域連絡網,貫通輔園,為輔大人來往必經之路。
以抽籤方式決定位置,自訂建築顏色作區分—由於輔仁復校後校務是由聖言會(包括聖神修女會,由聖言會代表)、耶穌會、中國主教團三單位共同治理,因此在偌大的輔園裡,須先決定三單位位置,才能發展設計各院系所在。經過三單位討論協議,決定以抽籤方式來確定各所屬區域,並且自訂建築物顏色做單位間區別,於是聖言會(聖神修女會)、耶穌會、中國主教團便於抽籤決定的所屬區域內,由各建築師來設計,蓋起所興辦學院辦公、教學大樓,(聖言會—理、外語學院,耶穌會—法、工學院,後以商學院代工學院,中國主教團—文學院)並分別以灰、藍、紅色做單位代表,樓舍之間,均設有廣大的草坪或寬闊的通道,構成輔仁美麗的校園藍圖。
興建公用建築,設備更完善—本校三單位經抽籤取得各所屬地區後,其餘部分便屬公用建築地,用來興建公共的場所即運動場、體育館—中美堂、精神活動中心—淨心堂、全校性行政大樓—野聲樓、學生活動中心—焯炤館。
體育館:原先計畫作為大禮堂建地的圓環之一,由於興建禮堂兼作體育館用途及在設計考量各因素之下,最後選定中央大道尾端蓋大型體育館即中美堂,在用地方面使用到中國主教團區域,因中美堂是于校長籌募捐款建蓋的,於是中國主教團便慷慨捐助部分土地,作為中美堂—公用場地建造地方。
精神活動中心:為學校精神樞紐所在,為求地點適宜,經校方討論,以建造在第二座圓環附近地方最恰當;在圓環要道交界處一方,為聖言會大草坪區域(外語學院後面草坪),在取得聖言會同意,以學校前面公共建築一部份地(即今野聲樓靠理學院理圖書館旁草坪)改劃為聖言會用地,大草坪部分區域便用來新建精神中心即淨心堂。
全校性行政大樓:計畫興建已多年,礙於經費及種種問題耽擱下來,原董事會議決定蓋在聖堂對面即文學院草坪左側,但為便於校內外人士洽公方便及各方面因素,乃選定進校門右側地方,作為全校性行政大樓興建地方。
校地校舍逐年擴充興建加蓋—隨著校務發展,學校秉著首任校長于樞機指示:以創辦十個學院為目標,逐年增設各學院、各學系。先後有耶穌會辦商學院(民國七十一年改管理學院,原理學院因增設電工系改理工學院)、中國主教團辦藝術學院及醫學院等教學大樓興建。為因應學生日漸增加,在校地有限情況下,除將原有校舍擴建或加蓋,增添教學設備,使學校設施更為完善外,校方擬定中程校務發展計畫,將逐步添購學校外圍土地,使學校用地更能擴充發展。
待續………
(本文部分資料由龔士榮神父口述,蘇金霞採訪整理)
| Ba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