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室
本校明(二○○一)年即為在台復校四十年,屆時對於「輔仁精神」之討論研究以為本校各項革新的重要基礎和依據,實有借重各項校史資料之彙整和提供。為了能事先對校史有較精準之掌握,應將分佈於北師大、美國本篤會院及台灣輔仁大學之校史作統一之彙編。本室目前已應用原有收集之文件、雜誌、函件、論文資料以了解校史之梗概及資料之分佈情況,並概分八個工作階段分別擬定蒐集方針及內容,期望於明年十二月校慶前研討會中有正式之資料彙編出版,以供各界參考。
此八階段分別為:
第一階段 1919~1923
「輔仁社」之創辦及中國之教育環境研究
第二階段 1923~1932
本篤會創校和營運之研究
第三階段 1933~1950
聖言會接辦和時代背景之影響
第四階段 1950~1952
中共教育部院系調整之法令暨原則與輔仁院系調整之分佈研究
第五階段 1952~1956
校友師生之活動情況
第六階段 1956~1961
在台復校之籌備階段
第七階段 1961~2000
復校後之發展
第八階段 2001~
本校之願景
本室對第一、二階段之收集,策重於與北京輔仁校友會,北師大和本篤會之合作,本篤會目前同意由本室翻譯出版「聖文森教區1923—1932年傳教史」第六、七章部分,即因應此計畫之初步工作。此次至北京訪問校友會知「校史研究組」成立並積極展開工作,以配合北師大百年校慶之舉,同時又可配合本室此兩階段之資料收集工作。
第三階段1933~1950年聖言會接掌後之資料保存概在德國奧古斯丁,(張至善教授訪問過)但沒有人整理,也無編寫計畫,在台灣輔仁方面,曾與柏殿宏神父,薛保綸神父請教,亦證實沒有人撰寫和研究之事實。目前本室嘗試與客居芝加哥九十六高齡,時任訓育主任的聖言會會士伏開鵬神父聯繫,希有資料可尋。
對於第四階段1950—1952中共院系調整之原則,例如「輔仁」為何大部分院系均併入北師大的問題。校史研究小組徐乃乾老師將在撰述上清晰交代,而現在王振稼、張延祐副會長兩位都躬逢其時,對其原因知之甚詳,可速與之安排訪談保存佐證。
第五階段校友會活動部分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指1952至1956來到台灣之校友情況,另則指1984年大陸校友會恢復活動之情形。
大陸校友會自改革開放後政策寬鬆了,思想亦逐漸轉變,國務院頒佈「社團法」後,北京輔仁校友會依法取得登記又因王光美會長的領導,使校友會活動得以順次開展。校友會自1984恢復活動後,陸續出版了「輔仁大學校友叢書之一—風雲錄」,「校友名錄」,「通訊錄」,「校史資料革命史部分」,「輔仁校友通訊」等等,收集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檔案為匯編校史準備了良好的基礎。
在台校友會係1956年後約七百餘校友到了台灣後成立的。校友遍於台北、台中、台南,這些流落異鄉的同學時有聚會,此段歷史應速與在美之范繁學長合作紀錄。
第六、七階段工作之建議:
按北師大撰寫校史計畫之經驗,可借重已有之組織與人員(如輔仁校友會負責北師大前身,即北京輔仁部分)再以原有之校史架構加以補充,並列專案經費由專人執行。
在台復校史部分,實際應有困難,主要因為年代太近,因此爭議性亦高,北京部分則可避開類似困擾。建議儘可能收集各角度資料匯編以供將來撰寫參考。
「燕京大學校史」共一百二十萬字已出版,為一系統撰寫之歷史,「北京大學英烈史」亦正籌寫中,旰衡目前之潮流,對自己學校歷史的回顧和保存實為一趨勢亦為規劃發展之利器,輔仁二○○一年之願景實可賴此輝煌的歷史足跡,做為再出發之堅實基礎。
(發表於〈益世評論〉第266期)
| Back
|
|